- · 教育学报版面费是多少[04/29]
- · 《教育学报》投稿方式[04/29]
- · 《教育学报》数据库收录[04/29]
- · 《教育学报》期刊栏目设[04/29]
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汪信砚: 倡导并践行马克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编纂团队集结多个学科领域数十位专家、学者,历时六年,对李达在哲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史学、法学、教育学等众多领域的思想进行了极其繁难的研究
编纂团队集结多个学科领域数十位专家、学者,历时六年,对李达在哲学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史学、法学、教育学等众多领域的思想进行了极其繁难的研究和勘校工作。2016年12月,共计20卷的《李达全集》正式出版,填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上文本整理和研究的一项空白。
历时六年编纂《李达全集》填补学术研究空白
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,李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,他一生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论著,是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思想资源。”汪信砚说,对李达的论著进行整理和研究,本身就是一次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恢宏历史的探索和展现,能够为今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重要启迪。
汪信砚走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路,既偶然又有必然。1979年高考之后,他因高中政治课教师一句“你的政治考分不错,就报哲学专业吧”的玩笑话,误打误撞进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。
2019级博士生黄丹阳回忆,她曾在课堂上指出一位学界权威论述上的漏洞,有的同学不以为然,但汪老师给予她肯定,告诉大家不要盲从权威。

在教书育人上,汪信砚始终融合着其哲学思考,深受学生欢迎。去年11月,他由武汉大学研究生票选为武汉大学第十一届“我心目中的好导师”,他负责和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。
在汪信砚眼中,老师陶德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家。“教育之道首在成人、为学之道首在立志、为文之道首在晓畅、育才之道首在识才”,导师的这些教育理念后来也成了他的基本遵循。
教育学生“不唯书,不唯上,只唯实”
他意识到,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提高到总结规律的水平,就必须加强微观个案研究,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代表人物的独特心路历程、高度个性化的哲学创造及其理论贡献。基于这样的初衷,他于2010年开始了《李达全集》的编纂。
文章来源:《教育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yx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3/872.html